竞速游戏领域虽然小众,却也在继续分化当中:诸如《马里奥赛车》之类的休闲向作品朝着开放世界、多人社交等方向发展,而不少赛车游戏则转向更专业、更贴近真实汽车文化的模拟赛道,玩家口中的“AC系列”(神力科莎系列)正是后者的核心代表。
这款由意大利 KUNOS Simulazioni 工作室打造的游戏 IP,自 2013 年以抢先体验形式推出首部作品以来,凭借对赛车物理的极致还原、对赛道细节的精准复刻,以及对模拟赛车社区的深度赋能,系列游戏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2000万份。
对于一款定位“小众硬核模拟赛车”的作品而言,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佳绩。要知道,2024年全球汽车运动市场规模仅为63亿~85亿美元,不足电子游戏市场的5%,本就已经足够小众,而《神力科莎》能在这样的细分赛道中突围,既证明了他们“贴近真实赛车文化”的发展方向已然走通,也印证了在小众赛道持续深耕终有收获。

现在,工作室联合 Supernova Games Studios 与发行商 505 Games,推出了系列全新力作——《神力科莎:拉力》。这款专注于拉力赛事的模拟游戏,通过 Steam 平台开启了 PC 端抢先体验,而小编也是第一次亲手尝试这样的硬核作品。和其他表现拉力赛的竞品相比,这款作品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神力科莎系列的独特之处,恰是其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的首要身份是模拟赛车爱好者,其次才是游戏开发者。这种源于热爱的创作理念,让系列作品始终坚守真实至上的核心,与那些追求泛娱乐化的传统赛车游戏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游戏,翔实的“拉力百科全书”是最与众不同的游戏模块,它就像一本图文并茂、排版精美的电子书,将拉力赛文化的方方面面介绍给玩家,大到拉力赛的历史,小到车型甚至赛车手,都有涉及,像我这样对拉力赛一知半解的菜鸟能从中受益良多。相比之下,像《GT赛车》系列这样兼顾传播汽车文化的游戏,都只能算一本入门级读物了。

作为一款以“拟真”为核心的拉力模拟游戏,《神力科莎:拉力》在画面表现上延续了系列的高水准,同时针对拉力赛事的场景特性进行了专项优化。试玩版最直观的亮点,便是通过3D激光扫描技术构建的赛道和赛车。
本次试玩版包含阿尔萨斯、威尔士地区的真实拉力赛道,总长30公里,新技术的应用让赛道的地形起伏、路面纹理、周边环境都相当逼真。

在哈夫伦南部赛道,玩家能清晰看到砾石路面上大小不一的石子分布,车轮碾压过后会留下真实的轨迹痕迹,两侧的树木植被错落有致,光影透过枝叶的缝隙投射在地面上,形成动态变化的光斑;而萨韦尔讷赛道穿过的小镇,则精准还原了欧洲乡村的建筑风格,石墙的纹理、屋顶的瓦片、路边的围栏都细节满满,甚至能看到墙面的斑驳痕迹与窗户上的反光效果。这种对现实场景的高度复刻,让拉力赛事中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特质得到了充分体现。
车辆建模同样保持了系列的高水准,试玩版提供的10款授权赛车涵盖了经典与当代车型,每一款车型的外观细节都还原到位。无论是 1976 年蓝旗亚 Stratos HF 的复古车身线条、发动机舱的散热格栅、轮毂的经典设计,还是现代 i2 Rally2 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车身拉花、轮胎纹路,都与实车高度一致,甚至能通过车身和车窗的反光效果看到周边环境的倒影,车辆行驶中的车身抖动、轮胎形变等动态细节也表现自然。

游戏还搭载了完整的动态昼夜循环系统与天气系统,这两种系统的结合让游戏的视觉体验更具沉浸感。它不仅影响着车辆的抓地力与可视范围,还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雨天模式下,车身会逐渐被雨水打湿,形成连贯的水流痕迹,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滴会随着车速变化而流动,刮过玻璃后留下的水痕让视线变得朦胧;阴天模式下,光线变得柔和,赛道的色彩饱和度降低,更能凸显拉力赛事的粗犷与纯粹。

虽然全程用的手柄进行游戏,感觉上会比键盘党专业一点点,但还是建议搭配专业的赛车模拟器与三联屏设备,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真实系优势,或许也能驾驭得更好一些——从试玩体验而言,掌握好《神力科莎:拉力》的驾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极致贴合现实的物理模拟是《神力科莎》系列的核心竞争力,《神力科莎:拉力》试玩版延续了系列标志性的物理引擎技术,同时针对拉力赛事的特性进行了专项调校,让驾驶手感既保留了硬核模拟的纯粹性,又突出了拉力赛车在失控边缘寻找平衡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手感设计对于习惯了其他赛车的玩家来说并不友好。小编在地平线、GT等主流赛车游戏中都能游刃有余,甚至对 GTA 饱受诟病的驾驶手感都能快速自适应,但在《神力科莎:拉力》中,确实是一上手就懵逼了,没有地图,光领航员的路书都琢磨了半天,好不容易了解得差不多了,一时半会儿无法摸透操控手感,即便是慢速车,稍微加点油门就容易驶出赛道,只要一个轮子沾上赛道旁的草皮,整个车就直接向外冲,拉也拉不回来。玩了好几把,也只能慢吞吞怠速前进,根本不敢提速,一提速就spin,一spin车就疯狂吃草,整个人都开自闭了。

后来自己慢慢想通了:以前绝大多数赛车游戏,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让玩家开心。为了向玩家传递狂飙的愉悦,游戏设计上其实是脱离现实的(哪怕它拿到了现实中车企的授权):实现拐弯漂移比现实中容易太多,轮胎抓地力强到现实里的轮胎根本比不了,游戏全程都在为“飞驰人生”的快感保驾护航。
但AC系列完全不同,它把“拟真”放在首位,先不谈快不快乐,最重要的是先还原真实驾驶的本质。现实中开车本就不能乱来,拉力赛车更是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摸透车的脾性,神力科莎正是复刻了这种逻辑——你的快乐,来自摸透车辆脾性之后,真正驾驭它的那一刻。换句话说,它讲究的是经过刻苦训练以后实打实的延迟满足。

所以哪怕你是资深的赛车游戏爱好者,神力科莎也未必适合你,毕竟它的快乐本源,和那些主打即时爽感的赛车游戏完全不是一回事。也正是对拟真第一性的执着,让游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成为连接玩家与真实赛车运动的桥梁。
拉力赛事与场地赛最大的区别在于赛道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神力科莎:拉力》精准还原了不同路面的抓地力差异:柏油路面的抓地力最强,车辆行驶稳定,转向响应迅速;砾石路面的抓地力中等,车轮会有轻微的滑动,需要通过方向盘的细微调整来保持车身姿态;泥土路面的抓地力最弱,尤其是在雨天过后,路面泥泞湿滑,车辆容易出现侧滑,甚至会陷入泥土中影响行驶速度。配合着不同天气下动态变化的物理反馈,每一次驾驶都充满不确定性,完美复刻了拉力赛事与天气博弈的动态体验。

试玩版中的每一款车型也都有独特的驾驶手感。经典车型蓝旗亚 Stratos HF 由于年代久远,悬挂系统相对柔软,行驶在颠簸路面时车身的起伏幅度较大,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线性较弱,加速时会有明显的顿挫感,转向精度相对现代车型略低,需要玩家有更强的操控技巧;当我换上了现代 i2 Rally2,瞬间觉得好开很多:作为一部新车,它搭载了先进的悬挂系统与动力总成,车身稳定性更强,动力输出平顺且迅猛,转向响应精准,能更快速地应对赛道的复杂变化。

试玩版对碰撞与损坏的模拟也较为真实,车辆与路边的树木、围栏、石墙发生碰撞时,会根据碰撞力度与角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轻微碰撞可能只会导致车身漆面受损、小部件脱落;中度碰撞会造成保险杠变形、车门无法正常关闭、悬挂系统受损,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严重碰撞则可能导致发动机故障、轮胎爆胎、车身严重变形,直接导致比赛失败。这种真实的损坏模拟,让玩家在驾驶过程中不得不更加谨慎,体现出拉力赛事的风险与挑战。

作为抢先体验版,《神力科莎:拉力》试玩版的玩法模式相对基础,车型、赛道、驾驶员等选择受限,但已能体现拉力模拟游戏的核心乐趣。试玩版开放了多种游戏模式,包括拉力赛、计时赛、自由练习等模式,对于我等普通玩家来说,不用急着一开始就投入赛事,建议先进入自由练习模式好好熟悉适应一段时间,否则挫败感真的会很强。

在自由练习模式中,玩家可以自由选择赛道、车型、天气、时间等各种参数,无需考虑比赛压力,专注于熟悉赛道布局与车辆手感。高阶玩家还可以调整车辆的设置参数,如悬挂硬度、胎压、变速箱模式等,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配置方案。对于硬核玩家而言,自由练习模式也是优化驾驶路线、提升单圈成绩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录制回放功能分析自己的驾驶操作,找出需要改进的细节。

在游戏主打模式《神力科莎:拉力》中,游戏流程则更贴近真实拉力赛事,玩家需要连续完成多个赛段的比赛,每个赛段的成绩会累积计算,最终根据总时间排名。该模式下,玩家需要驾驶前期可选车辆获得前期赛道的奖杯,才能解锁后续赛道和车型,这多少给了玩家一定的目标感。

《神力科莎:拉力》作为一款硬核拉力模拟游戏,展现了系列一贯的高水准与对真实拉力赛事的深刻理解,更契合了自身脱离泛娱乐化、拥抱真实汽车文化的发展趋势,让玩家能真切感受到拉力赛事的粗犷、刺激与纯粹。但休闲玩家需要谨慎入手,比起曾经熟悉的那些赛车游戏,《神力科莎:拉力》中的车辆的制动距离明显更长,转向响应更迟缓,过弯时更容易出现“推头”或“甩尾”现象,需要玩家提前减速,通过精准的油门与方向盘控制来维持车身平衡。毕竟,《神力科莎:拉力》的游戏体验与真实赛车训练高度接近,它的定位本就与休闲娱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