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错,就是这两个字。制作团队或许是想以一种庄重的方式向文学经典致敬,但当游戏名称亮相时,不少网友瞬间破防,评论区立刻演变成一场大型网络玩梗狂欢,同时也意外掀起了一场关于文本出处与文化背景的集体讨论。 这个名字其实源自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末编中的一篇作品女吊。文章描绘的是绍兴地方一种传统戏曲的演出场景。而“女吊”本身也是一种方言说法,意指上吊身亡的女性冤魂——相对地也有“男吊”的说法。按照绍兴当地的民俗,每逢中元节,人们会通宵上演“大戏”,既唱给活人听,也唱给亡魂与神灵看,女吊正是其中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在游戏的Steam页面上,明确标明了名称灵感正来自鲁迅的这篇杂文,其内核所传达的复仇意志与抗争精神,也正是由此延伸而来。 相较于鲁迅其他广为人知的作品,女吊的确较为冷门。因此,在游戏发布之前,多数人未曾耳闻这一篇名,也难怪当它突然出现时,不少人对名字的读音产生了疑问,甚至开始认真查证该读第几声。 尽管这是一款主打恐怖氛围的游戏,但网友的幽默感显然比鬼怪更胜一筹。原本应是阴森诡谲的评论区,硬是被玩成了喜剧现场。各种调侃、双关和文字游戏层出不穷,让整个社区充满了反差式的热闹。 类似的情况也曾出现在另一款作品身上。那是一款原名为NEKOPARA的游戏,因玩家戏称为艹猫,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这个通俗直白又极具传播力的别称,不仅让它在各类社交群组中频繁出圈,成为表情包时代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也让这个名字变得极难在正式场合开口提起。 虽然NEKOPARA能够流行开来,归功于其扎实的制作水准和讨喜的角色设定,但那个看似无厘头的中文昵称,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它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使其突破了原有受众圈层,走向更广泛的大众视野。 如今,女吊以相似的方式进入了公众视线。一个名字,牵动了记忆、语言与文化的多重回响,在笑声背后,也悄然唤醒了人们对一段被遗忘文本的关注。 |
女吊出圈:从鲁迅杂文到游戏玩梗的文化共振
日期:2025-09-18 11:01:46 来源:中关村在线浏览:
[编辑:gridf]
本文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易采游戏网本身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