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法院: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宣判,平台返还三分之一款项

日期:2025-06-07 09:00:24 来源:中关村在线浏览:

广州互联网法院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的宣判,平台返还三分之一款项的处理方式,对涉案玩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心理影响:玩家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因为他们原本期待全额退款。然而,只获得部分退款可能会加剧玩家的不满情绪。

2. 财务影响:虽然退款能够抵消部分经济损失,但玩家仍需承担剩余款项,这对一些玩家而言可能是额外的负担。

3. 行为影响:这个案例可能会对其他玩家产生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游戏账户和相关法规。玩家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在游戏消费,以避免类似的纠纷。

4. 对游戏行业的影响:此案可能促使游戏行业重新审视其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用户的权益。对于平台来说,采取更负责任的措施,如加强家长控制功能、提供清晰的消费提示和建立投诉机制,可能会获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

5. 对法院和法律体系的影响:此案的成功处理将有助于提高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总的来说,广州互联网法院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的宣判,平台返还三分之一款项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对涉案玩家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但长期来看,它也可能促使整个社会对游戏行业、法律体系和家长控制的关注和反思。

广州互联网法院: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宣判,平台返还三分之一款项

广州互联网法院近日公布了一起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的典型案例,案件围绕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及其退款比例的认定展开分析。

案件情况如下:

李某在13至14岁期间,利用其父母通过实名认证的账号进行游戏充值操作,共计552次,单次金额从数元到数千元不等,累计支出达37万余元。调查发现,李某的母亲为方便购物,将手机支付密码告知了李某,使其能够正常使用手机并完成充值操作。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察觉孩子的游戏充值行为。

该游戏平台虽设有防沉迷机制,但在注册和登录环节,仅要求输入与实名信息匹配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未进一步验证操作者是否为本人。因此,李某得以利用母亲的身份信息完成实名认证,并进行充值消费,游戏公司未能识别该账号系未成年人使用。

法院在审理中认为,首先,李某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能够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其次,李某的监护人未能履行应尽的监管职责,放任孩子使用成人设备并掌握支付密码,且在一年多时间内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游戏沉迷及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疏失;第三,游戏平台虽然采取了防沉迷措施,但技术手段尚不完善,未能有效识别和阻止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进行消费,也存在一定过失。

综合各方责任,法院认定李某及其监护人应承担主要责任,最终判决游戏公司返还三分之一充值款,即12万余元。

[编辑:gridf]
本文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易采游戏网本身观点!

相关阅读

随便看看